在這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中,那些每天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的數字牽動人心。由于缺乏針對COVID-19病毒的*藥和疫苗,新冠肺炎患者在與病毒搏斗的過程中,自身的免疫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1],推薦霧化吸入α-干擾素作為抗病毒的一般治療手段之一,通過刺激人體免疫細胞來增強自身免疫功能。目前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申請登記的199項針對新冠肺炎的臨床項目中,多項臨床治療項目均將霧化吸入α-干擾素作為基礎用藥[2]。另外,美國Pulmotect公司也宣布,其研發的霧化吸入型免疫刺激劑PUL-042顯示了良好的臨床前效果,PUL-042能直接刺激和提高肺部免疫系統功能,將來有望成為治療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多種肺炎的吸入藥物[3]。那么與傳統的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給藥等方式相比,霧化吸入治療有哪些優勢呢?
霧化吸入療法是指通過霧化裝置將溶液劑或混懸劑分散成直徑介于1~5μm的微粒,通過慣性撞擊、重力沉降和布朗運動沉積到肺部進行局部治療或全身治療,具有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應少、患者順應性好等優勢,且無肝臟首過代謝、pH和酶活等影響。尤其是對呼吸系統和肺部疾病而言,通過霧化吸入直接給藥到肺部,因肺泡區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小的物理屏障和豐富的血液供應,非常有利于藥物快速吸收,往往使用更低的藥物劑量即可迅速達到良好的療效,因此霧化給藥一直是呼吸道系統疾病治療的重要手段。
對于霧化吸入制劑的質量評價而言,一項關鍵參數就是藥劑經霧化裝置分散后遞送出的霧滴粒徑分布。一般認為粒徑0.5~7μm的藥物微粒才能到達肺部發揮藥效,因此應將霧化后的藥物微粒粒徑控制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數應在5μm以下,以確保藥物能有效沉積到肺部起效。目前吸入制劑粒徑分布測量方法主要有慣性撞擊法和激光衍射法[4], 因激光衍射法具有測量速度快、測試通量高,且實驗操作簡單方便等優勢,是吸入制劑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進行快速的處方研究和質量控制的理想方法。
馬爾文帕納科Spraytec激光衍射噴霧粒度分析儀,測量下限低至100nm, 可實時精確測定吸入制劑的粒徑分布,開放式光學平臺同時適用于鼻噴霧劑、干粉吸入劑、氣霧劑和霧化吸入劑,也可用于鼻噴泵、霧化器等給藥裝置的質量評價。
示例:霧化給藥測量過程及其結果
馬爾文帕納科Spraytec激光衍射噴霧粒度分析儀采用激光衍射技術測量吸入制劑和鼻噴劑藥物顆粒粒度。當激光束穿過噴霧時,測量霧粒或氣溶膠顆粒的散射光強,并通過散射光強度分布計算出通過激光束的藥物粒子的粒度分布。
參考資料:
1. 《新型冠狀病毒感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
2. 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 (www.chictr.org.cn)
3. Pulmotect’s PUL-042 Shows Promising Pre-Clinical Efficacy in Preventing Lethal Corona-virus Infection. (http://pulmotect.com/news/)
4. 《中國藥典 2015版》通則0951, 吸入制劑微細粒子空氣動力學特性測定法